校園是人才成長的搖籃,是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傳授與發展的重要樞紐。校園文化作為學校中存在的一種文化現象,對于人才的成長有著特殊的意義。學生的品德、才華、體魄及其世界觀都會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因此,探討校園文化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對于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內涵也很豐富,包括了學校教育活動、課余文化生活、學校管理、以至于校園的建筑、環境等物質載體諸多方面。如果要下個完整的定義就是:校園文化在校園環境中,由校園主體(包括學校的師生、領導及其他人員)在教學、科研、管理、生產和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產物;以及這種創造的全部過程,校園文化是一個多層次的呈網狀的有機復合體。
校園文化對學生有著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它深刻影響著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作用。校園文化所具有的寓教于樂、寓教于美的特征,增添了思想政治工作輸出的藝術性,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和諧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
校園文化還具有教育功能,主要指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各種形式的學校教育活動。校園文化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為興趣廣泛的學生提供了學生的場地和施展才能的機會,使學有余力者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設計研究新的課題,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專長,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樣的,校園文化的知識廣泛性,有利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擴大知識面,培養出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理念。校園文化的社會實踐性有利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動力和現實責任感;也促使學生關心政治和國家大事,具體地了解國情,加深理解改革開放的必要性和復雜性,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為祖國建設服務的使命感。
建設校園文化的目的之一是要成為陶冶學生社會主義高尚情操的搖籃,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參加一些生動活潑、健康文明、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接受多層次立體式的心靈塑造,引導他們增強理想信念,促其形成豐富的美的情操。
校園文化的輻射功能,就其性質而言,是部門文化或區域文化對社會文化的一種反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由于校園文化本身固有的屬性,使它在社會文化發展中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校園文化的輻射功能,形成健康文明的社會文化環境;必須從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小氣候著手,對社會文化特別是校園所在地區文化,在文化建設的模型上為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范例。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孕育和滋養校園人的沃土,是校園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陽光和空氣;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則是創造和培養學生的高尚品格和社會主義建設科技人才的重要條件。這就是校園文化對人才培養的作用。校園文化有著繁衍、豐富我們民族文化的義務,促使我們經濟和政治變革的功能。大學校園特定的文化優勢,文化氛圍、文化心理和文化行為,構成了一種佳的人才成長環境,以文育德、以文育才,以文育能,直接促進高質量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