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應該是整個學校的精神家園,可以無形中控制全體師生的靈魂,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魅力。校園文化環境是以學校所在區域的歷史背景為基礎,融合教育與藝術,營造校園文化育人空間,提高學校品位。
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1.學校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外界了解學校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學校彰顯特色的重要平臺載體。通過大門可以全面、深刻地展示學校的思想、文化、歷史,以及學校的精神狀態、管理水平、特色和文化品位,從而增強學校的認同感,提升學校的社會價值。
校門文化構成:主要由大門、值班室、圍墻、外廣場、內廣場等組成。
校門功能:交通功能、安全功能、識別功能、紀念功能和審美功能。
校門設計原則:
1)滿足功能需求:滿足校園內師生的使用需求,如出入、門衛值班、收發信件、家長等候區等。同時也是校園環境的一部分,往往是校園軸線的起點和前奏。
2)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校門的設計要充分考慮立面形式、材料、色彩等。在展示學校特色的同時,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3)布局靈活:校園大門無論是對稱還是不對稱,直線還是交錯,設計都更能體現其特點,滿足使用要求。
4)形式多樣:大門的形式可分為有頂與無頂、對稱與不對稱、現代與古典等。表達目的不同,環境變化。
文化墻是以宣傳校園文化、推動校園建設以及幫助校園提升形象為己任。它是描繪和諧、文明、人文、藝術的校園風景線。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主陣地之一是校園的墻壁。校園的墻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校園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熏陶、引導和感染師生職工情操和素質的巨大的推動力量。
1)體現學校精神
校園文化墻是校園文化的載體之一,建設校園文化墻時,需要緊扣校園文化,將校園底蘊展現。
2)體現功能性
學校教室、實驗室、體育館、宿舍、教師辦公區、圖書館等,各個空間需要不同的文化墻,以體現該區域的功能性和獨特性。